抵达新加坡时已是晚上十一点。我手上提着几袋重庆火辣食物,径直上了出租车。我的脖子上就挂着相机,但我甚至都没来得及在机场拍张照片,新加坡之行来得太突然,我没来得及做什么准备,没来得及回北京就直接从重庆出发了,没来得及查攻略,甚至没来得及换钱。是的,我口袋里就只有三百块人民币(现在谁还用现金?!),就坐上了新加坡的出租车。
(去哪儿网的小骆驼伴我出行)
(飞行途中,厚厚的雷雨云层堆积在城市上空)
在过去的一周时间里我一直奔波于几个城市和学生们见面,实在是有些累了,这一趟,我不想去什么著名景点拍“打卡照”——那样的照片在网上实在太多,最重要的是,我一直觉得那样的画面并不是新加坡的真实相貌,就好像你永远不能用故宫和王府井的照片来概括北京。我想去的,是一个真正的新加坡。幸好,我的大学同学——猪脚——一个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的女子,已经在新加坡住了十年,我这次就住她家。另外,还有一个在南洋大学学首饰设计,刚刚毕业的一个萌妹子,依真,也请好了假,准备带我到处走走。
(萌妹子依真)
司机照着地址,很顺利的就把我送到了楼下,这部车只支持现金和Master Card(万事达卡)付款,这是比较奇怪的,因为依真一直跟我说所有出租车都支持支付宝结账。我坐上电梯到了高层,找到门牌号——门是开着的。我的箱子先滑了进去,猪脚听到响声后,起身过来迎接。
(猪脚同学正在做皮具)
我简单参观了她的房子,房子很方正(比起北京哪些奇葩户型而言),我住带有卫生间的主卧(后来才知道这是新加坡的标准配置),她住次卧,还有一件房子是她的工作间,里面堆满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和皮料。她是自由职业者,为各大广告公司提供美术支持,但私底下,在手工皮具上倾注了极大的热情。
吃完宵夜,睡觉前我问她要份钥匙,她说你要钥匙干什么?我说明早你去上班了,我起的晚怎么缩门啊?她说不用锁,你走就是了。
“什么?不用锁门的吗?”
“是啊,这就是新加坡。”
(猪脚所住的楼外的风景)
第二天早上起来的时候猪脚果真已经出门了,因为怕我不熟路,依真来了家里找我,姑娘完全没有第一次见面的羞涩。出门的时候我就真的没有锁门,进电梯前回头看向虚掩的大门,总是有一种奇怪的感觉。这是从她家门口能看到的景。楼间距很大,到处都是枝叶繁茂的树和修剪得整整齐齐的草坪,下方有大大的停车场,远处,在雾中隐隐约约能见到海和船只。
我跟依真说,我想看看在新加坡的你们是怎么生活的,于是她带我去了她家楼下,按照她平时遛狗的路线遛了遛我。
(林隐寺,新加坡随处可见寺院)
她的楼下,和高楼紧邻着的居然是一座寺院,当然,带有浓郁的中国风。更让我惊讶的是这座寺院的名字:灵隐寺。这和我最喜欢的寺院之一——杭州灵隐寺完全撞衫,让我忽然有了种莫名其妙的亲切感。后来我才知道,原来新加坡也和缅甸、泰国一样,大大小小的寺院遍布街头巷尾。
走过一片小小的空地,再回到路面时,遇到了“晚晴园”。橡胶巨子张永福1905年买下了这别墅供母亲颐养天年,后让给孙中山先生闹革命。看了些资料才知道,原来南洋华人也对辛亥革命所作出许多的贡献,原来新加坡的华人社群是如此多元。可惜今天周一,是闭馆时间,我们也就没能走进去参观。
(路边的小工地)
我们继续溜溜达达,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目的地。即便是在这样的阴天——因为被海洋包围,或许还带有薄薄的雾气(不是霾),即便如此,街头的色彩也仍然讨人喜欢。为什么?因为不管是地面、树木上的叶片还是电线杆,都始终一尘不染。这种洁癖还能从他们做事的态度上看出来,哪怕只是维修一个井盖,他们也会认真的摆上临时性的红绿灯和警示标识。在小区停车位上方的遮雨棚上,你都能见到有清洁工人在清扫落下的树叶——事实上,那些叶片是落在了人们根本看不到的地方。
(组屋的晾衣架)
再往前走,见到了一些房子,依真跟我说,这就是“组屋”。新加坡的住房分为“组屋”和“公寓”两种,我之前对这两个名词都没什么概念,直到见到了它们,并走了进去。组屋有很多奇葩的规定,比如说组屋是完全归国家所有的,只有一家人(夫妻或亲人)才能申请购买,每人名下只能有一套,华人、马来人、印度人需要按一定比例入住……这还不算,依真说,组屋才可以把衣服晒在外面。这个是真的吗?
有人居然会认为组屋“千篇一律的丑”,但我却特别喜欢。这些房屋的外观没有很特别的设计,也不是现代化的钢筋玻璃结构,但都粉刷成得非常漂亮。聊起这个的时候猪脚跟我说,每隔三四年,政府就会把外墙全部重新粉刷。三四年!什么概念?我们家三四十年也不见得粉刷一次。
不同的组屋被刷上了不同的颜色,但都是粉色系搭配白色,显得舒适而清爽,粉蓝、粉绿、粉红,特别好看。请注意下图中的青绿色组屋,它的1至8层外墙上很浅很浅的绿搭配粉绿,再往上就变成了纯白搭配粉绿,这种配色的细节变化,能让人产生一种更为愉悦的快感——越往上约亮越明快,就好像每天是个大晴天。
- 组屋附近的生活设施也非常齐备,公共面积和绿地很大不说,健身器材和儿童游乐场也随处可见,在凉亭里,总能见到悠闲的人们在打牌下棋。都说新加坡是个小国家,但走在其中,你却一点儿也感受不到拥挤,相反,四下都是惬意。
作为一个视觉工作者,一只如假包换的Vision Animal,我一直对国内的警示牌的设计耿耿于怀,特别是每次开车在高速公路上,见到请勿疲劳驾驶的那个小人儿时,我都会被那恐怖的简笔画画风吓醒,以至于我不得不怀疑这种粗暴是不是设计者有意为之。再来看看新加坡的警示牌吧,诺,不能不牵狗绳,不能让狗狗破坏环境,你看看狗狗的形态和表情,完全就是动画片里的主角好吗?生活在这样的城市里,所有的细节都会让你舒心。
祖屋聚集地附近一般都会有些小贩中心(Hawker Centre),依真带我去了黄埔(Whampoa Hawker Centre)的那家——按依真的话说,相当于香港大排档,当地人很喜欢去,便宜、好吃又接地气。和我们所谓的大排档有说不通,这是在规范管理的大棚式的建筑里,小小的门面一字排开,各有各的绝活,尤其是水果和鲜榨果汁,甜到你的心里,但又一点儿也不腻。你可以留意一下,在每个门面的上方都有粗壮的油烟管道,而每一个房梁的上方,都密密麻麻的排列着铁钉——我想,那可能是防止老鼠在上面行走的。有一点出乎意料,新加坡的人们说英文带有浓郁的东南亚口音,但也就像传说中一样,几乎每个人都能和你说中文,老实说,他们说的中文比英文要标准多了。
这家是个面馆,注意,是自助的!你可以自己往盆里放4块钱,然后走进厨房自己煮面,打卤,美餐一顿。我在旁边喝果汁休息时,只见过老板一面,进来收拾了一下又走了。虽然是饮食摊位,但这里依然非常整洁,地面也没有油污,就连垃圾桶也和整个建筑保持一致的设计风格。虽然是阴天,但是非常闷热,风扇在努力地摇头晃脑地吹。
隔壁的一排是水果摊位,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建筑外观的样子。老板坐在一排香到让人幸福满满的香蕉下看着报纸。
临街的商铺也很有趣,你可以仔细看看二楼的雕花,其实样式都是一模一样的,但每一栋的配色方法不同,再加上门窗的材质也不一样,从远处看,你会有一种错觉,以为每一栋都有着不同的精心设计。国内现在很多城市都开始禁止摩托车上路了,在这里摩托依然是常见的交通工具——据说是因为高昂的停车费用。再加上新加坡有着非常发达的地铁和公交网络,更多人愿意选择公交系统出行。
我们走到了马里士他美食街,在新加坡吃了第一餐饭,当地著名的“发起人肉骨茶(Founder bak kut leh)”。我没留意照片,在看到菜单的时候吓出了一身冷汗——我只看到了后三个字。其实“发起人”是店名,“肉骨”就是“肉骨”,而“茶”就是“汤”的意思。虽然名字吓人,但是味道相当不错,胡椒味和辣味比较重,但汤很轻。最有趣的,是可以无限续汤——注意,不是续水续茶,是续汤!你能想象我看到服务员拿着茶壶往我还没吃完的肉骨头汤碗里添汤时的感觉吗?真是够奇妙的!因为我们来的是最早开的总店,所以店里的所有墙面上都贴着明星们和老板的合影,而老板就坐在店铺正中央,笑眯眯的看着自己的生意。
我们从马里士他打了个车去了乌节路(Orchard Road)。对了,在东南亚,大家都习惯用Grab叫车,而不是Uber。Grab本身就是新加坡的公司,现在又花巨资补贴用户,也难怪打得Uber节节败退。我们打车东跑西跑,很多时候都只要花0.5到1新币(x5=人民币),比坐公交还便宜。
从朴素宁静的组屋区来到乌节路,就像进到了另一个世界,这里是繁华、年轻的新加坡。Orchard Gateway是个不错的相当大商场,坐扶梯上到四楼,对面居然藏着个图书馆(Library@Orchard)。图书馆分为两层,这里的书玲琅满目自然不用说,室内设计也非常特别。书柜所呈现的直线与曲线相得益彰,白色的柜体让花花绿绿的书也有了整齐划一的感觉。这家图书馆似乎以艺术、设计和生活类的书籍为主,相当对我的胃口。
苹果的Apple Store也在这个旁边,在一楼。一进门的两侧都有一个大楼梯,从上往下看的时候,就像是一个大海螺的局部,质感和色彩都像极了。
旁边有个小巷子,是个坡道,叫做Emerald Hill Road(翡翠山路),这里有许多典型的中国式巴洛克建筑,其中一些改成了情调不错的餐厅,还有一些则是咖啡馆和小型的博物馆。这一带曾经是新加坡的土生华人居住的社区,一旦走近这个巷口,乌节路的喧嚣立刻就无影无踪了。
而这里呢,劳明达(lavender),有着很多特色的咖啡店。每家店的装潢都很有特点,光是从路边走过时偷偷的瞄上几眼,都是一种享受。店里的咖啡香气四溢,音乐轻柔浪漫,我们终于得以坐下来好好聊聊天。
第二天,我打车去依真家,在她家附近的健身房见了面。她住在公寓里,之前我说过我对“组屋”和“公寓”都没什么概念,现在看出了区别,公寓的管理要更细致严格,而且几乎每一栋公寓都有自己的露台、健身房和游泳池。新加坡还有许多24小时健身房,可以自助式的使用。这个真的很棒!我在北京许多时候都只有早上8点前和晚上10点后才有时间健身,但那时候健身房都关门了。
(24小时健身房)
(跑步机上的依真)
我们选择在THE MASSES共进午餐,美食永远是第一要务!小骆驼可能是闻到了香味,从我的背包里好奇的探出头来。
又是溜溜达达的,她带我走向峇里巷(Bali Lane)的方向,突然的,你就会看到房子变得多彩起来。墙壁上画满了涂鸦,和东南亚的艺术风格一样,这里的色彩用的颇为大胆。
连一个简单的方柱子都不放过,被刷成了这个样子:
喂喂,这位先生结合遮阳篷以后,怎么这么像特朗普呢?
峇里巷的尽头是一座清真寺。新加坡是多民族国家,这决定了它的宗教也事多元化的。前面我们见到了“灵隐寺”,走在街头,冷不丁的你还可能看到清真寺圆顶、哥特式教堂尖顶、带有神秘神像的兴都教寺庙等等。新加坡的主要宗教有伊斯兰教、佛教、道教、基督教、兴都教、锡克教、犹太教以及拜火教等等。
给寺院来个近景证件照。
穿着各种民族服饰的人走在街头。
小巷里的旋转楼梯都能成为一道风景。
大片的粉色房子,不要太给力!
小骆驼,接下来我们要去哪儿呢?
吃过午餐后,依真神神秘秘的把我拐到了小树林里。那里没有名字,我甚至连路名都没来得及记住,只知道那里有一个公交站,路的两侧都是森林。这是真的杂草丛生的森林,叶片上趴着各式各样带毛的不带毛的小虫,藤条和枝干上长满了刺。钻进林子以后的路十分艰难,我们走了将近半个小时的后才找到这栋废墟。
这曾经是学生们喝啤酒唱歌做游戏的胜地,但不知为什么,近两年好像人迹罕至,原本的路也早已被杂草吞没了。依真没有正经的被拍过照片,又一直想要拍些酷酷的照,于是一拍即合,我掏出了我的徕卡M Monochrom。这是只能拍黑白的数码相机,但这是世界上最好的黑白相机了。
废墟处在密林之中,即便是大晴天,阳光也无法穿透这片区域。建筑的二楼居然也长满了高大的植物,里里外外的都被浓郁的绿色包围。墙壁上的涂鸦十分随意,动不动的还画只眼睛,平添了几分恐怖的气息。
话说回来,依真虽然从来没有被摄影师拍过写真,也从来没有尝试过酷酷的照片,但其实很有面对镜头的天赋。她虽然心里害怕,但还是能很快的进入角色,和建筑的气质产生共鸣。你看,就连依真扶着的楼梯栏杆,也和二楼的藤蔓植物交相呼应。
晚餐我们去的是Liang Seah Street,这条街很多的中国餐馆,满眼都是烤肉、火锅,长长的排队队伍随处可见。在新加坡吃火锅是件挺奢侈的事,而廷园自助火锅则相对平价,而且味道不错!
老规矩,请手机先吃!
在后来的几天里,我去了依真的公司,七十多岁的公司老板非常健谈,他请我吃了顿饭,还教了我一些有关钻石鉴定的常识。依真拿出一盒一盒的钻戒,正在考虑要带走哪一些,好让我帮忙拍些照片。
说来惭愧,说是帮忙拍照,其实就是在公司旁边的PS.Cafe里吃个午餐,就在小小的圆桌上,翻来覆去的,用玻璃杯和小花儿当前景随意的拍了拍。在公司里,依真自己就是摄影师和设计师,同时她也有一双非常修长、漂亮的手。可是自己没法给自己拍照啊,于是我就帮帮忙好了。
接下来猪脚同学又特地请了一天假,请我们去Orchard Central的7楼,Dancing Crab,吃美式手抓海鲜。服务员先在桌上铺上一次性塑料布,然后就把海鲜扣在桌子正中央,伸手抓着吃就行了。简单粗暴的进食方式反而增添了胡吃海喝的快感,价格不低,口味也绝对让人难忘!
最后一天我们去了克拉码头(Clarke Quay),这是新加坡晚上最热闹的酒吧街。一下车发现了熟悉的东西?其实新加坡也有不少的膜拜和小黄车,不过因为实在是太热了,Grab又提供了摩托租赁业务,所以共享单车的数量远不及国内城市。
新加坡的出租车贴满了广告贴纸,和房子一样多彩,跑在路上虽然没有了“整齐划一”的快感,但带来了更多的惊喜和乐趣。
走进来以后,发现这里一带的街道都被一种巨型的伞状结构覆盖,挡风遮雨,又不失户外街道的光明透亮,真是个好办法。
我路过一家酒吧时,留意到街边挂着的一幅小姑娘的肖像照,再往前走一步,我的余光突然发现小姑娘的表情变了,定睛一看,吓一大跳!我这才想起万圣节即将到来,这里许多酒吧都加上了恐怖的元素!这是一张3D画,其实我们小时候都有见过,画面上布满了分光镜,从一个角度看起来它是这个样子的,换一点角度就能看到完全不同的画面。用来干这个,实在是巧妙!
还有家咖啡馆把自己的橱窗挂满了蜘蛛网。
这里能找到世界各国的食物,当然,中餐还是不少。
每一个角落都可能藏有惊喜。
也可能是惊吓。
走出克拉码头后,我们沿着新加坡河走向入海口——滨海湾,四下又是郁郁葱葱。
我们看到博物馆,看到了熟悉的鱼尾狮、金沙酒店和“大莲花”(科学艺术中心),走到这里时,正好是华灯初上的暮色时分。我们在这里发着呆,吹着风,走在螺旋桥上,等待着最美的时刻。
这就是我这短暂又特别的新加坡之旅。这趟旅程来得突然,时间也短暂,但我不虚此行。有了依真和猪脚,我看到了一个更真实的,更有人情味的,更让人念念不忘的新加坡。
什么时候,我还能再来呢?
从头到尾看完了,很美很好,谢谢叶梓老师。
第一次进到你的这个网站,以后会经常关注的。
好一個新加坡深度旅遊,真令人羨慕啊!這才是旅行真正的奧義,果然是以卓然不同的眼界詮釋新加坡的風貌。